技术

LLM微调理论 向量数据库的一些考量 fastapi+sqlalchemy进行项目开发 LLM微调代码 Python协程实现 Agent Functon Calling LLamaIndex入门 Multi-Agent探索 Python虚拟机 LLM工作流编排 Python实践 下一个平台Agent 激发LLM涌现——提示工程 LLM微调理论 大佬沉思 LLM外挂知识库 LLMOps 多模态LLM Python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库 Transformers源码学习 LangChain源码学习 通用分布式计算引擎Ray Python并发 go依赖注入 go collection gc的基本原理 golang性能分析及优化 数据湖 高性能计算与存储 Linux2.1.13网络源代码学习 《大数据经典论文解读》 三驾马车学习 Spark 内存管理及调优 Yarn学习 从Spark部署模式开始讲源码分析 容器狂占内存资源怎么办? 多角度理解一致性 golang io使用及优化模式 Flink学习 c++学习 学习ebpf go设计哲学 ceph学习 学习mesh kvm虚拟化 学习MQ go编译器以及defer实现 学习go 为什么要有堆栈 汇编语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 运行时和库 Prometheus client mysql 事务 mysql 事务的隔离级别 mysql 索引 坏味道 学习分布式 学习网络 学习Linux go堆内存分配 golang 系统调用与阻塞处理 Goroutine 调度过程 重新认识cpu mosn有的没的 负载均衡泛谈 单元测试的新解读 《Redis核心技术与实现》笔记 《Prometheus监控实战》笔记 Prometheus 告警学习 calico源码分析 对容器云平台的理解 Prometheus 源码分析 并发的成本 基础设施优化 hashicorp raft源码学习 docker 架构 mosn细节 与微服务框架整合 Java动态代理 编程范式 并发通信模型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笔记 go channel codereview gc分析 jvm 线程实现 go打包机制 go interface及反射 如何学习Kubernetes 《编译原理之美》笔记——后端部分 《编译原理之美》笔记——前端部分 Pilot MCP协议分析 go gc 内存管理玩法汇总 软件机制 istio流量管理 Pilot源码分析 golang io 学习Spring mosn源码浅析 MOSN简介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笔记 学习JVM Tomcat源码分析 Linux可观测性 学习存储 学计算 Gotty源码分析 kubernetes operator kaggle泰坦尼克问题实践 kubernetes扩缩容 神经网络模型优化 直觉上理解深度学习 如何学习机器学习 TIDB源码分析 什么是云原生 Alibaba Java诊断工具Arthas TIDB存储——TIKV 《Apache Kafka源码分析》——简介 netty中的线程池 guava cache 源码分析 Springboot 启动过程分析 Spring 创建Bean的年代变迁 Linux内存管理 自定义CNI IPAM 共识算法 spring redis 源码分析 kafka实践 spring kafka 源码分析 Linux进程调度 让kafka支持优先级队列 Codis源码分析 Redis源码分析 C语言学习 《趣谈Linux操作系统》笔记 docker和k8s安全访问机制 jvm crash分析 Prometheus 学习 Kubernetes监控 Kubernetes 控制器模型 容器日志采集 容器狂占资源怎么办? Kubernetes资源调度——scheduler 时序性数据库介绍及对比 influxdb入门 maven的基本概念 《Apache Kafka源码分析》——server Kubernetes类型系统 源码分析体会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算法新解 Kubernetes源码分析——controller mananger Kubernetes源码分析——apiserver Kubernetes源码分析——kubelet Kubernetes介绍 ansible学习 Kubernetes源码分析——从kubectl开始 jib源码分析之Step实现 线程排队 jib源码分析之细节 跨主机容器通信 jib源码分析及应用 为容器选择一个合适的entrypoint kubernetes yaml配置 《持续交付36讲》笔记 mybatis学习 程序猿应该知道的 无锁数据结构和算法 CNI——容器网络是如何打通的 为什么很多业务程序猿觉得数据结构和算法没用? 串一串一致性协议 当我在说PaaS时,我在说什么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数据结构笔记 PouchContainer技术分享体会 harbor学习 用groovy 来动态化你的代码 精简代码的利器——lombok 学习 《深入剖析kubernetes》笔记 编程语言那些事儿 rxjava3——背压 rxjava2——线程切换 spring cloud 初识 《深入拆解java 虚拟机》笔记 《how tomcat works》笔记 hystrix 学习 rxjava1——概念 Redis 学习 TIDB 学习 如何分发计算 Storm 学习 AQS1——论文学习 Unsafe Spark Stream 学习 linux vfs轮廓 《自己动手写docker》笔记 java8 实践 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 细读 区块链泛谈 比特币 大杂烩 总纲——如何学习分布式系统 hbase 泛谈 forkjoin 泛谈 看不见摸不着的cdn是啥 《jdk8 in action》笔记 程序猿视角看网络 bgp初识 calico学习 AQS——粗略的代码分析 我们能用反射做什么 web 跨域问题 《clean code》笔记 《Elasticsearch权威指南》笔记 mockito简介及源码分析 2017软件开发小结—— 从做功能到做系统 《Apache Kafka源码分析》——clients dns隐藏的一个坑 《mysql技术内幕》笔记 log4j学习 为什么netty比较难懂? 递归、回溯、动态规划 apollo client源码分析及看待面向对象设计 学习并发 docker运行java项目的常见问题 OpenTSDB 入门 spring事务小结 分布式事务 javascript应用在哪里 《netty in action》读书笔记 netty对http2协议的解析 ssl证书是什么东西 http那些事 苹果APNs推送框架pushy apple 推送那些事儿 编写java框架的几大利器 java内存模型和jvm内存布局 java exception Linux IO学习 netty内存管理 测试环境docker化实践 netty在框架中的使用套路 Nginx简单使用 《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小结 Go并发机制及语言层工具 Linux网络源代码学习——数据包的发送与接收 《docker源码分析》小结 docker namespace和cgroup zookeeper三重奏 数据库的一些知识 Spark 泛谈 链式处理的那些套路 netty回顾 Thrift基本原理与实践(二) Thrift基本原理与实践(一) 回调 异步执行抽象——Executor与Future Docker0.1.0源码分析 java gc Jedis源码分析 深度学习泛谈 Linux网络命令操作 JTA与TCC 换个角度看待设计模式 Scala初识 向Hadoop学习NIO的使用 以新的角度看数据结构 并发控制相关的硬件与内核支持 systemd 简介 quartz 源码分析 基于docker搭建测试环境(二) spring aop 实现原理简述 自己动手写spring(八) 支持AOP 自己动手写spring(七) 类结构设计调整 分析log日志 自己动手写spring(六) 支持FactoryBean 自己动手写spring(九) 总结 自己动手写spring(五) bean的生命周期管理 自己动手写spring(四) 整合xml与注解方式 自己动手写spring(三) 支持注解方式 自己动手写spring(二) 创建一个bean工厂 自己动手写spring(一) 使用digester varnish 简单使用 关于docker image的那点事儿 基于docker搭建测试环境 分布式配置系统 JVM执行 git maven/ant/gradle/make使用 再看tcp kv系统 java nio的多线程扩展 《Concurrency Models》笔记 回头看Spring IOC IntelliJ IDEA使用 Java泛型 vagrant 使用 Go常用的一些库 Python初学 Goroutine 调度模型 虚拟网络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小结 Kubernetes存储 访问Kubernetes上的Service Kubernetes副本管理 Kubernetes pod 组件 Go基础 JVM类加载 硬币和扑克牌问题 LRU实现 virtualbox 使用 ThreadLocal小结 docker快速入门

架构

RAG向量检索与微调 dddfirework源码分析 RAG与知识图谱 大模型推理服务框架vLLM 大模型推理服务框架 模型服务化(未完成) 大模型Post-Training 大模型训练 大模型推理 从Attention到Transformer k8s设备管理 ddd从理念到代码 如何应用LLM 小鼠如何驾驭大象(LLM)? 多类型负载协调员Koordinator controller-runtime细节分析 finops学习 kubevela多集群 kubevela中cue的应用 基于k8s的工作流 kubevela源码分析 容器和CPU那些事儿 数据集管理fluid 应用管理平台kubevela karmada支持crd 多集群管理 AutoML和AutoDL 特征平台 实时训练 分布式链路追踪 helm tensorflow原理——python层分析 如何学习tensorflow 数据并行——allreduce 数据并行——ps embedding的原理及实践 机器学习中的python调用c 机器学习训练框架概述 tensornet源码分析 大模型训练和推理 X的生成——特征工程 tvm tensorflow原理——core层分析 模型演变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实战》笔记 keras 和 Estimator tensorflow分布式训练 分布式训练的一些问题 基于Volcano的弹性训练 图神经网络 pytorch弹性分布式训练 从混部到统一调度 从RNN到Attention pytorch分布式训练 CNN 《动手学深度学习》笔记 pytorch与线性回归 多活 volcano特性源码分析 推理服务 kubebuilder 学习 mpi 学习pytorch client-go学习 提高gpu 利用率 GPU与容器的结合 GPU入门 AI云平台梳理 tensorflow学习 tf-operator源码分析 k8s批处理调度/Job调度 喜马拉雅容器化实践 Kubernetes 实践 学习rpc BFF openkruise学习 可观察性和监控系统 基于Kubernetes选主及应用 《许式伟的架构课》笔记 Admission Controller 与 Admission Webhook 发布平台系统设计 k8s水平扩缩容 Scheduler如何给Node打分 Scheduler扩展 深入controller openkruise cloneset学习 controller-runtime源码分析 pv与pvc实现 csi学习 client-go informer源码分析 kubelet 组件分析 调度实践 Pod是如何被创建出来的? 《软件设计之美》笔记 mecha 架构学习 Kubernetes events学习及应用 CRI 资源调度泛谈 业务系统设计原则 grpc学习 元编程 以应用为中心 istio学习 下一代微服务Service Mesh 《实现领域驱动设计》笔记 概率论 serverless 泛谈 《架构整洁之道》笔记 处理复杂性 那些年追过的并发 服务器端编程 网络通信协议 架构大杂烩 如何学习架构 《反应式设计模式》笔记 项目的演化特点 反应式架构摸索 函数式编程的设计模式 服务化 ddd反模式——CRUD的败笔 研发效能平台 重新看面向对象设计 业务系统设计的一些体会 函数式编程 《左耳听风》笔记 业务程序猿眼中的微服务管理 DDD实践——CQRS 项目隔离——案例研究 《编程的本质》笔记 系统故障排查汇总及教训 平台支持类系统的几个点 代码腾挪的艺术 abtest 系统设计汇总 《从0开始学架构》笔记 初级权限系统设计 领域驱动理念 现有上传协议分析 移动网络下的文件上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推送系统的几个基本问题 做配置中心要想好的几个基本问题 不同层面的异步 分层那些事儿 性能问题分析 用户认证问题 资源的分配与回收——池 消息/任务队列

标签

k8s设备管理 多类型负载协调员Koordinator controller-runtime细节分析 finops学习 kubevela多集群 kubevela中cue的应用 基于k8s的工作流 kubevela源码分析 容器和CPU那些事儿 数据集管理fluid 应用管理平台kubevela karmada支持crd 多集群管理 helm 从混部到统一调度 volcano特性源码分析 kubebuilder 学习 client-go学习 tf-operator源码分析 k8s批处理调度/Job调度 喜马拉雅容器化实践 Kubernetes 实践 openkruise学习 基于Kubernetes选主及应用 Admission Controller 与 Admission Webhook k8s水平扩缩容 Scheduler如何给Node打分 Scheduler扩展 深入controller openkruise cloneset学习 controller-runtime源码分析 pv与pvc实现 csi学习 client-go informer源码分析 kubelet 组件分析 调度实践 Pod是如何被创建出来的? Kubernetes events学习及应用 CRI 资源调度泛谈 如何学习Kubernetes 以应用为中心 kubernetes operator kubernetes扩缩容 serverless 泛谈 什么是云原生 自定义CNI IPAM docker和k8s安全访问机制 Kubernetes监控 Kubernetes 控制器模型 Kubernetes资源调度——scheduler Kubernetes类型系统 Kubernetes源码分析——controller mananger Kubernetes源码分析——apiserver Kubernetes源码分析——kubelet Kubernetes介绍 Kubernetes源码分析——从kubectl开始 kubernetes yaml配置 CNI——容器网络是如何打通的 当我在说PaaS时,我在说什么 《深入剖析kubernetes》笔记 Kubernetes存储 访问Kubernetes上的Service Kubernetes副本管理 Kubernetes pod 组件

函数式编程的设计模式

2018年12月15日

简介

在面向对象的观念里: 一切皆对象。但知道这句话并没有什么用,大部分人还是拿着面向对象的写着面向过程的代码,尤其是结合spring + springmvc 进行controller-service-dao 的业务开发。所以,看一个代码是不是“面向对象” 一个立足点就是对java 设计模式的应用。这个思想学名叫“设计模式驱动编程”,在 如此理解面向对象编程 被批判了。

对应的,函数式编程时知道“一切皆函数”的意义也很有限,应用函数式编程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就是:函数式编程中的设计模式。

Functional Programming Design Patterns

本小节膝盖给 ScottWlaschin 大神,其slide 有一幅图Functional Programming Patterns (NDC London 2014) 其在youtube 有对应的演讲。

Gang of Four Patterns in a Functional Light: Part 1

a simple exercise of grammatical analysis. Consider a sentence like: “smoking is unhealthy” or even “running is tiring”. What are “smoking” and “running” in this context? In English, the -ing suffix transforms verbs like to smoke or to run into nouns. The biggest part of the design patterns listed in the Gang of Four book, especially the ones classified as behavioural patterns, follow exactly the same approach. Like the -ing suffix, they turn verbs into nouns – or in this case, functions into objects.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经常在搞一件事,把动词转换为名词,但很不幸,这个动作很多时候没有必要。

Unfortunately,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s often unnecessary, or merely serves the purpose of shoehorning some concepts that are natural in functional programming into the object oriented paradigm. Moreover, this adaptation comes at the cost of a higher verbosity, lower readability and more difficult maintainability. In fact, it not only requires you to create objects with the exclusive purpose of wrapping one or more functions into them, but it also makes it necessary to develop some extra logic to glue these objects together down the line. The same goal could be achieved with a straightforward function composition. 把动作搞成对象,不仅多一个对象的概念,还要你花精力将几个对象黏合在一起(胶水代码),远不如function composition 来的直接。

函数式编程并不仅仅是把函数组合起来而已,函数式编程的精髓在于尽可能的推迟副作用(真正干活的时候才生效)。

命令模式的“缩写”

public static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Logging: " + message);
}
 
public static void save(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Saving: " + message);
}
 
public static void send(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Sending: " + message);
}

List<Runnable> tasks = new ArrayList<>();
tasks.add(() -> log("Hi"));
tasks.add(() -> save("Cheers"));
tasks.add(() -> send("Bye"));
execute( tasks );

LogCommand、SaveCommand、SendCommand 三个函数便实现了。

Rethinking the command implementation in terms of plain function brings the benefit of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signal / noise ratio of our code, where the signal is the body of the functions while the noise is all the additional code used to represent that function as the method of an object. 作者提到了一个词儿:signal/noise ratio(为代码可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标尺),signal是真正干活儿的代码, noise是为设计模式服务、作为一个对象要额外添加的代码 。传统的命令模式,Command interface 是主角,100 行代码真正干活儿 就是那几行代码,剩下的代码体现了设计模式的设计,但跟业务没啥直接关系。 而使用函数式编程,signal / noise ratio 比例很高。

函数式编程还有一点影响,Runnable 从java8 跟线程强绑定 编程了一个类似Function、Consumer 之类的通用 Functional interface。

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the functions are actually finer grained than the strategy classes (they can be combined in a way not available by any class) and allow even better reusability. 函数比类更适合作为 逻辑的最小单元,因为一些聚合方式类并不支持(比如高阶函数),函数也比类更容易被复用(Class::function;class::funciton 就可以复用了)

观察者模式

Gang of Four Patterns in a Functional Light: Part 2

the Template and the Observer patterns, which can both be reimplemented through the Java 8 Consumer interface.

interface Listener {
    void onEvent(Object event);
}
public class Observable {
    private final Map<Object, Listener> listeners = new ConcurrentHashMap<>();
    public void register(Object key, Listener listener) {
        listeners.put(key, listener);
    }
    public void unregister(Object key) {
        listeners.remove(key);
    }
 	// Observable will send an event it will be broadcast to both
 	// broadcast 一词用的贴切 
    public void sendEvent(Object event) {
        for (Listener listener : listeners.values()) {
            listener.onEvent( event );
        }
    }
}

the Listener interface we defined above is semant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Consumer,所以等价替换下就成了

Observable observable = new Observable();
observable.register( "key1", e -> System.out.println(e) );
observable.register( "key2", System.out::println );
observable.sendEvent( "Hello World!" );

有人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语言支持,就不需要设计模式

责任链

Gang of Four Patterns in a Functional Light: Part 3

有些设计模式,很重要,但用的少, 就是被笨重的“面向对象”逻辑耽误了。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FileParser implements FileParser {
    protected FileParser next;
    public void setNextParser( FileParser next ) {
        this.next = next;
    }
}
public class TextFileParser extends AbstractFilePars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parse( File file ) {
        if ( file.getType() == File.Type.TEXT ) {
            return "Text file: " + file.getContent();
        } else if (next != null) {
            return next.parse( file );
        } els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Unknown file: " + file );
        }
    }
}
public class AudioFileParser extends AbstractFileParser {
	...
}
public class VideoFileParser extends AbstractFileParser {
	...
}

责任链有好几种实现方式,上例是每个节点通过指针串联, 使用时

FileParser textParser = new TextFileParser();
FileParser audioParser = new AudioFileParser();
FileParser videoParser = new VideoFileParser();
textParser.setNextParser( audioParser );
audioParser.setNextParser( videoParser );
File file = new File( File.Type.AUDIO, "Dream Theater  - The Astonishing" );
String result = textParser.parse( file );

其实呢,责任链的每一个节点可以是一个方法,然后通过 Stream 串联

String result = Stream.<Function<File, Optional<String>>>of( // [1]
        ChainOfRespLambda::parseText,
        ChainOfRespLambda::parseAudio,
        ChainOfRespLambda::parseVideo )
        .map(f -> f.apply( file )) // [2]
        .filter( Optional::isPresent ) // [3]
        .findFirst() // [4]
        .flatMap( Function.identity() ) // [5]
        .orElseThrow( () -> new RuntimeException( "Unknown file: " + file ) ) ); [6]

装饰者模式

// 为通过参数传人的内部方法添加运行过程计时
func timeSpent(inner func(op int) int) func(op int) int {
    return func(n int) int {
        start := time.Now()
        ret := inner(n)
        fmt.Println("time spent:",time.Since(start).Seconds())
        return ret
    }
}

访问者模式

Gang of Four Patterns in a Functional Light: Part 4

In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the Visitor pattern is commonly used when it is required to add new operations to existing objects but it’s impossible (or not wanted for design reason) to modify the objects themselves and add the missing operations directly inside their implementation. 以前总结过一个为对象附着一个函数,没想到竟然有官方名称。

interface Element {
    <T> T accept(Visitor<T> visitor);
}
public static class Square implements Element {
    public final double side;
    public Square(double side) {
        this.side = side;
    }
    @Override
    public <T> T accept(Visitor<T> visitor) {
        return visitor.visit(this);
    }
}
public static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Element {
    public final double radius;
    public Circle(double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Override
    public <T> T accept(Visitor<T> visitor) {
        return visitor.visit(this);
    }
}

假设我们想求 Square 和Circle 的面积area 和周长perimeter

  1. 需要将area 和 perimeter放到Element 里
  2. 使用Visitor模式

一个简单实现

interface Visitor<T> {
    T visit(Square element);
    T visit(Circle element);
    T visit(Rectangle element);
}
public static class AreaVisitor implements Visitor<Double>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visit( Square element ) {
        return element.side * element.side;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visit( Circle element ) {
        return Math.PI * element.radius * element.radius;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visit( Rectangle element ) {
        return element.height * element.width;
    }
}
public static class PerimeterVisitor implements Visitor<Double> {...}

用函数式编程翻译一下。如果对scala 等支持pattern match 的代码,此处会更简洁

public class LambdaVisitor<A> implements Function<Object, A> {
    private Map<Class<?>, Function<Object, A>> fMap = new HashMap<>();
    public <B> Acceptor<A, B> on(Class<B> clazz) {
        return new Acceptor<>(this, clazz);
    }
    @Override
    public A apply( Object o ) {
        return fMap.get(o.getClass()).apply( o );
    }	 
    static class Acceptor<A, B> {
        private final LambdaVisitor visitor;
        private final Class<B> clazz;
        Acceptor( LambdaVisitor<A> visitor, Class<B> clazz ) {
            this.visitor = visitor;
            this.clazz = clazz;
        }
        public LambdaVisitor<A> then(Function<B, A> f) {
            visitor.fMap.put( clazz, f );
            return visitor;
        }
    }
}

笔者对函数替代倒不是很在意,但一串链式操作完成map的赋值,感觉还是很神奇的

static Function<Object, Double> areaCalculator = new LambdaVisitor<Double>()
        .on(Square.class).then( s -> s.side * s.side )
        .on(Circle.class).then( c -> Math.PI * c.radius * c.radius )
        .on(Rectangle.class).then( r -> r.height * r.width );

策略模式

interface Strategy {
    void doSomething();
}

class A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 代码省略
}
class B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 代码省略
}

// 业务代码
class AService {
    private Map<String, Strategy> strategyMap;
    
    public void doSomething(String strategy) {
        strategyMap.get(strategy).doSomething();
    }
}

我们新建了好多类,一旦日后反悔,迁移的成本非常高。而使用函数式策略模式,我们可以将他们暂且全部写在一起:

class AService {
    private Map<String, Runnable> strategyMap;

    static {
        strategyMap.put("a", this::aStrategy);
        strategyMap.put("b", this::b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String strategy) {
        strategyMap.get(strategy).run();
    } 
    
    private void aStrategy() {
        //...
    }
    private void bStrategy() {
        //...
    }
}

可以看到设计模式的函数式版本,相比面向对象版本,在隔离和封装上相对差些,但是便捷性好一些。所以我们可以在业务不稳定的初期先使用函数式设计模式,利用它的便捷性快速演进,等到业务逐渐成熟,模式确定之后,再改成封装性更好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式。

小结

数据结构 描述了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面向对象描述了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函数式编程则基于函数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1. 实现逻辑时,先考虑用函数实现最小逻辑单元
  2. 优先复用编程语言提供的通用函数,比如Runnable、Function、Consumer、XXConsumer
  3. 对函数进行逻辑聚合

    • 函数数组/Stream
    • Consumer.andThen(xx).andThen
    • 函数作为参数或返回值
    • 将函数与特定key构成一个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