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我的前半生》,一个家庭主妇被小三抢了老公,这个剧情司空见惯了。然后,家庭主妇兜兜转转,不管无意还是有心,又套住了聪明能干闺蜜的准老公,这个剧情虽然狗血,在国产编剧笔下也不是没有。只是,妹子们郁闷了,在家做家庭主妇不行,做事业强人亦不行,这老公如何才能守得住?
众多回答中,智计百出,有一个倒别出一格:与其讨好老公,你应该问的,难道不该是如何摆脱好吃懒做,不思上进的老公么?恩,颇有道理。
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可是,能进攻、敢于冲锋的,从来不多。
笔者作为程序猿,随着人工智能的热潮,前一段时间学习了《机器学习》。所谓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就是基于生物学家对人脑的研究,模拟人类神经网络构造及学习过程,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当然,受限于人类目前对人脑的认知,一时间尚谈不上替代人类,更谈不上反噬人类。但趋势摆在那里,当机器学习碰到难题时,人类将更加有的放矢的去研究人脑如何解决,进而引入到工程应用中。生物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人脑的认知,再不是生物学家的无心栽柳了。更有甚者,一大波手握资金的投资者,已经将其作为下一波投资的风口,金山银海的推着人工智能向前走。
带来的问题便是,一些低级脑力的工作,已经可以被替代。高级脑力的工作,也逃不脱被替代的命运。如果你被一个人替代了,换份工作就是了。如果你被机器替代了,可就真的被替代了。
笔者从事互联网行业,毕业后,著作等身没做到,看过的书等身还是有的。经常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上学时候没有好好读书。可反过头一想又十分困惑,我大学研究生没闲着呀,基本天天上自习,也是实实在在做了几个项目的。为何如此呢?人类积累知识的速度太快了。我的大学和研究生没有浪费,现在看的很多东西,若真是放在大学来读,很有可能是拔苗助长。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的父亲,初中毕业,认个字,会简单的算账,便可基本解决此生面对的大部分问题,尽管对我给他的买的iphone、ipad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而我这一代呢,不读大学,怕是无从处理人生面对的各个问题。若是想掌握人工智能的知识(对高等数学、计算机系统等要求很高),则怕是非硕士、博士不可,出身一般学校的还不太行喔。
这又意味着什么?我的父辈,大学可考可不考,无非就是生活质量的差距。而到我这一代,考不上大学,很有可能意味着没事做,或者待遇低到难以维生,即《未来简史》中提到的无用阶级。然而,残酷的是,大学的入学率摆在那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大学的。而要过更好的生活,研究生、博士等等,入学率更低。笔者没有唯学历论的意思,事实上只要保持永远学习的心态,学校教育不是必须。但自我教育的难度,怕是只有更高,能做到的,人家本来就是人中龙凤。
人工智能和抢老公,貌似没有关系,但本质上都是一个因的果,即人类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加速。有人说,中国在社会发展程度上是三个世界,即东部、中部和西部。而人的一生,以时间维度看,亦在不停地经历代差般的变革。如今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受着互联网的冲击,而年纪最大的程序猿,才四十出头罢了,尽管他在二十之前,连计算机是什么都不知道。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你还活在他的过去,怎会没有嫌隙,老公/婆怎会守的住。
当然,有的人就是渣男,本文不作讨论。
变革的加速意味着,读书、学习、努力、奋斗,狼多肉少的争抢,守住你的老公/婆,从来都不是一个生活选择,人生路,你不是坐在观众席上,而是在角斗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