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上下文记忆 agentic chat 图数据库的一些考量 LLM一些探索 Agent实践 LLM预训练 向量数据库的一些考量 fastapi+sqlalchemy进行项目开发 LLM微调实践 Python协程实现 Agent Functon Calling LLamaIndex入门 Multi-Agent探索 Python虚拟机 LLM工作流编排 Python实践 下一个平台Agent 激发LLM涌现——提示工程 LLM微调理论 大佬沉思 LLM外挂知识库 LLMOps 多模态LLM Python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库 Transformers源码学习 LangChain源码学习 通用分布式计算引擎Ray Python并发 go依赖注入 go collection gc的基本原理 golang性能分析及优化 数据湖 高性能计算与存储 Linux2.1.13网络源代码学习 《大数据经典论文解读》 三驾马车学习 Spark 内存管理及调优 Yarn学习 从Spark部署模式开始讲源码分析 容器狂占内存资源怎么办? 多角度理解一致性 golang io使用及优化模式 Flink学习 c++学习 学习ebpf go设计哲学 ceph学习 学习mesh kvm虚拟化 学习MQ go编译器以及defer实现 学习go 为什么要有堆栈 汇编语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 运行时和库 Prometheus client mysql 事务 mysql 事务的隔离级别 mysql 索引 坏味道 学习分布式 学习网络 学习Linux go堆内存分配 golang 系统调用与阻塞处理 Goroutine 调度过程 重新认识cpu mosn有的没的 负载均衡泛谈 单元测试的新解读 《Redis核心技术与实现》笔记 《Prometheus监控实战》笔记 Prometheus 告警学习 calico源码分析 对容器云平台的理解 Prometheus 源码分析 并发的成本 基础设施优化 hashicorp raft源码学习 docker 架构 mosn细节 与微服务框架整合 Java动态代理 编程范式 并发通信模型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笔记 go channel codereview gc分析 jvm 线程实现 go打包机制 go interface及反射 如何学习Kubernetes 《编译原理之美》笔记——后端部分 《编译原理之美》笔记——前端部分 Pilot MCP协议分析 go gc 内存管理玩法汇总 软件机制 istio流量管理 Pilot源码分析 golang io 学习Spring mosn源码浅析 MOSN简介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笔记 学习JVM Tomcat源码分析 Linux可观测性 学习存储 学计算 Gotty源码分析 kubernetes operator kaggle泰坦尼克问题实践 kubernetes扩缩容 神经网络模型优化 直觉上理解深度学习 如何学习机器学习 TIDB源码分析 什么是云原生 Alibaba Java诊断工具Arthas TIDB存储——TIKV 《Apache Kafka源码分析》——简介 netty中的线程池 guava cache 源码分析 Springboot 启动过程分析 Spring 创建Bean的年代变迁 Linux内存管理 自定义CNI IPAM 共识算法 spring redis 源码分析 kafka实践 spring kafka 源码分析 Linux进程调度 让kafka支持优先级队列 Codis源码分析 Redis源码分析 C语言学习 《趣谈Linux操作系统》笔记 docker和k8s安全访问机制 jvm crash分析 Prometheus 学习 Kubernetes监控 Kubernetes 控制器模型 容器日志采集 容器狂占资源怎么办? Kubernetes资源调度——scheduler 时序性数据库介绍及对比 influxdb入门 maven的基本概念 《Apache Kafka源码分析》——server Kubernetes类型系统 源码分析体会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算法新解 Kubernetes源码分析——controller mananger Kubernetes源码分析——apiserver Kubernetes源码分析——kubelet Kubernetes介绍 ansible学习 Kubernetes源码分析——从kubectl开始 jib源码分析之Step实现 线程排队 jib源码分析之细节 跨主机容器通信 jib源码分析及应用 为容器选择一个合适的entrypoint kubernetes yaml配置 《持续交付36讲》笔记 mybatis学习 程序猿应该知道的 无锁数据结构和算法 CNI——容器网络是如何打通的 为什么很多业务程序猿觉得数据结构和算法没用? 串一串一致性协议 当我在说PaaS时,我在说什么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数据结构笔记 PouchContainer技术分享体会 harbor学习 用groovy 来动态化你的代码 精简代码的利器——lombok 学习 《深入剖析kubernetes》笔记 编程语言那些事儿 rxjava3——背压 rxjava2——线程切换 spring cloud 初识 《深入拆解java 虚拟机》笔记 《how tomcat works》笔记 hystrix 学习 rxjava1——概念 Redis 学习 TIDB 学习 如何分发计算 Storm 学习 AQS1——论文学习 Unsafe Spark Stream 学习 linux vfs轮廓 《自己动手写docker》笔记 java8 实践 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 细读 区块链泛谈 比特币 大杂烩 总纲——如何学习分布式系统 hbase 泛谈 forkjoin 泛谈 看不见摸不着的cdn是啥 《jdk8 in action》笔记 程序猿视角看网络 bgp初识 calico学习 AQS——粗略的代码分析 我们能用反射做什么 web 跨域问题 《clean code》笔记 《Elasticsearch权威指南》笔记 mockito简介及源码分析 2017软件开发小结—— 从做功能到做系统 《Apache Kafka源码分析》——clients dns隐藏的一个坑 《mysql技术内幕》笔记 log4j学习 为什么netty比较难懂? 递归、回溯、动态规划 apollo client源码分析及看待面向对象设计 学习并发 docker运行java项目的常见问题 OpenTSDB 入门 spring事务小结 分布式事务 javascript应用在哪里 《netty in action》读书笔记 netty对http2协议的解析 ssl证书是什么东西 http那些事 苹果APNs推送框架pushy apple 推送那些事儿 编写java框架的几大利器 java内存模型和jvm内存布局 java exception Linux IO学习 netty内存管理 测试环境docker化实践 netty在框架中的使用套路 Nginx简单使用 《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小结 Go并发机制及语言层工具 Linux网络源代码学习——数据包的发送与接收 《docker源码分析》小结 docker namespace和cgroup zookeeper三重奏 数据库的一些知识 Spark 泛谈 链式处理的那些套路 netty回顾 Thrift基本原理与实践(二) Thrift基本原理与实践(一) 回调 异步执行抽象——Executor与Future Docker0.1.0源码分析 java gc Jedis源码分析 深度学习泛谈 Linux网络命令操作 JTA与TCC 换个角度看待设计模式 Scala初识 向Hadoop学习NIO的使用 以新的角度看数据结构 并发控制相关的硬件与内核支持 systemd 简介 quartz 源码分析 基于docker搭建测试环境(二) spring aop 实现原理简述 自己动手写spring(八) 支持AOP 自己动手写spring(七) 类结构设计调整 分析log日志 自己动手写spring(六) 支持FactoryBean 自己动手写spring(九) 总结 自己动手写spring(五) bean的生命周期管理 自己动手写spring(四) 整合xml与注解方式 自己动手写spring(三) 支持注解方式 自己动手写spring(二) 创建一个bean工厂 自己动手写spring(一) 使用digester varnish 简单使用 关于docker image的那点事儿 基于docker搭建测试环境 分布式配置系统 JVM执行 git maven/ant/gradle/make使用 再看tcp kv系统 java nio的多线程扩展 《Concurrency Models》笔记 回头看Spring IOC IntelliJ IDEA使用 Java泛型 vagrant 使用 Go常用的一些库 Python初学 Goroutine 调度模型 虚拟网络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小结 Kubernetes存储 访问Kubernetes上的Service Kubernetes副本管理 Kubernetes pod 组件 Go基础 JVM类加载 硬币和扑克牌问题 LRU实现 virtualbox 使用 ThreadLocal小结 docker快速入门

架构

bert rerank微调 大模型推理tips RAG向量检索与微调 dddfirework源码分析 RAG与知识图谱 大模型推理服务框架vLLM 大模型推理服务框架 模型服务化(未完成) 大模型Post-Training 大模型训练 大模型推理 从Attention到Transformer k8s设备管理 ddd从理念到代码 如何应用LLM 小鼠如何驾驭大象(LLM)? 多类型负载协调员Koordinator controller-runtime细节分析 finops学习 kubevela多集群 kubevela中cue的应用 基于k8s的工作流 kubevela源码分析 容器和CPU那些事儿 数据集管理fluid 应用管理平台kubevela karmada支持crd 多集群管理 AutoML和AutoDL 特征平台 实时训练 分布式链路追踪 K8S YAML 资源清单管理方案 tensorflow原理——python层分析 如何学习tensorflow 数据并行——allreduce 数据并行——ps 推荐系统embedding原理及实践 机器学习中的python调用c 机器学习训练框架概述 tensornet源码分析 大模型训练和推理 X的生成——特征工程 tvm tensorflow原理——core层分析 模型演变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实战》笔记 keras 和 Estimator tensorflow分布式训练 分布式训练的一些问题 基于Volcano的弹性训练 图神经网络 pytorch弹性分布式训练 从混部到统一调度 从RNN到Attention pytorch分布式训练 CNN 《动手学深度学习》笔记 pytorch与线性回归 多活 volcano特性源码分析 推理服务 kubebuilder 学习 mpi 学习pytorch client-go学习 提高gpu 利用率 GPU与容器的结合 GPU入门 AI云平台梳理 tensorflow学习 tf-operator源码分析 k8s批处理调度/Job调度 喜马拉雅容器化实践 Kubernetes 实践 学习rpc BFF openkruise学习 可观察性和监控系统 基于Kubernetes选主及应用 《许式伟的架构课》笔记 Admission Controller 与 Admission Webhook 发布平台系统设计 k8s水平扩缩容 Scheduler如何给Node打分 Scheduler扩展 深入controller openkruise cloneset学习 controller-runtime源码分析 pv与pvc实现 csi学习 client-go informer源码分析 kubelet 组件分析 调度实践 Pod是如何被创建出来的? 《软件设计之美》笔记 mecha 架构学习 Kubernetes events学习及应用 CRI——kubelet与容器引擎之间的接口 资源调度泛谈 业务系统设计原则 grpc学习 元编程 以应用为中心 istio学习 下一代微服务Service Mesh 《实现领域驱动设计》笔记 概率论 serverless 泛谈 《架构整洁之道》笔记 处理复杂性 那些年追过的并发 服务器端编程 网络通信协议 架构大杂烩 如何学习架构 《反应式设计模式》笔记 项目的演化特点 反应式架构摸索 函数式编程的设计模式 服务化 ddd反模式——CRUD的败笔 研发效能平台 重新看面向对象设计 业务系统设计的一些体会 函数式编程 《左耳听风》笔记 业务程序猿眼中的微服务管理 DDD实践——CQRS 项目隔离——案例研究 《编程的本质》笔记 系统故障排查汇总及教训 平台支持类系统的几个点 代码腾挪的艺术 abtest 系统设计汇总 《从0开始学架构》笔记 初级权限系统设计 领域驱动理念 现有上传协议分析 移动网络下的文件上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推送系统的几个基本问题 做配置中心要想好的几个基本问题 不同层面的异步 分层那些事儿 性能问题分析 用户认证问题 资源的分配与回收——池 消息/任务队列

标签

k8s设备管理 多类型负载协调员Koordinator controller-runtime细节分析 finops学习 kubevela多集群 kubevela中cue的应用 基于k8s的工作流 kubevela源码分析 容器和CPU那些事儿 数据集管理fluid 应用管理平台kubevela karmada支持crd 多集群管理 K8S YAML 资源清单管理方案 从混部到统一调度 volcano特性源码分析 kubebuilder 学习 client-go学习 tf-operator源码分析 k8s批处理调度/Job调度 喜马拉雅容器化实践 Kubernetes 实践 openkruise学习 基于Kubernetes选主及应用 Admission Controller 与 Admission Webhook k8s水平扩缩容 Scheduler如何给Node打分 Scheduler扩展 深入controller openkruise cloneset学习 controller-runtime源码分析 pv与pvc实现 csi学习 client-go informer源码分析 kubelet 组件分析 调度实践 Pod是如何被创建出来的? Kubernetes events学习及应用 CRI——kubelet与容器引擎之间的接口 资源调度泛谈 如何学习Kubernetes 以应用为中心 kubernetes operator kubernetes扩缩容 serverless 泛谈 什么是云原生 自定义CNI IPAM docker和k8s安全访问机制 Kubernetes监控 Kubernetes 控制器模型 Kubernetes资源调度——scheduler Kubernetes类型系统 Kubernetes源码分析——controller mananger Kubernetes源码分析——apiserver Kubernetes源码分析——kubelet Kubernetes介绍 Kubernetes源码分析——从kubectl开始 kubernetes yaml配置 CNI——容器网络是如何打通的 当我在说PaaS时,我在说什么 《深入剖析kubernetes》笔记 Kubernetes存储 访问Kubernetes上的Service Kubernetes副本管理 Kubernetes pod 组件
上下文记忆 agentic chat bert rerank微调 大模型推理tips LLM一些探索 Agent实践 LLM预训练 RAG向量检索与微调 LLM微调实践 RAG与知识图谱 大模型推理服务框架vLLM Agent Functon Calling LLamaIndex入门 Multi-Agent探索 LLM工作流编排 大模型推理服务框架 模型服务化(未完成) 大模型Post-Training 大模型训练 大模型推理 从Attention到Transformer 下一个平台Agent 激发LLM涌现——提示工程 LLM微调理论 大佬沉思 LLM外挂知识库 LLMOps 多模态LLM Transformers源码学习 LangChain源码学习 如何应用LLM 小鼠如何驾驭大象(LLM)? AutoML和AutoDL 特征平台 实时训练 tensorflow原理——python层分析 如何学习tensorflow 数据并行——allreduce 数据并行——ps 推荐系统embedding原理及实践 机器学习中的python调用c 机器学习训练框架概述 tensornet源码分析 大模型训练和推理 X的生成——特征工程 tvm tensorflow原理——core层分析 模型演变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实战》笔记 keras 和 Estimator tensorflow分布式训练 分布式训练的一些问题 基于Volcano的弹性训练 图神经网络 pytorch弹性分布式训练 从RNN到Attention pytorch分布式训练 CNN 《动手学深度学习》笔记 pytorch与线性回归 推理服务 mpi 学习pytorch 提高gpu 利用率 GPU与容器的结合 GPU入门 AI云平台梳理 tensorflow学习 kaggle泰坦尼克问题实践 神经网络模型优化 概率论 直觉上理解深度学习 如何学习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泛谈

Kubernetes pod 组件

2015年03月03日

简介

Podman: Managing pods and containers in a local container runtimeMost people coming from the Docker world of running single containers do not envision the concept of running pods. 我们对pod的感觉不是很亲切一个原因是:它是k8s第一次引入的,从docker切到k8s本来就差异比较大,让人觉得pod和docker container是两个概念范畴。podman作为一个CRI 实现支持runnig pod locally

## 创建一个容器并将其 加入到demopod 中,实际还额外创建了一个类似k8s infra container
$ podman run -dt --pod demopod alpine:latest top

如果当年的学习路径是 docker container ==> podman pod ==> k8s pod,感觉就自然多了,碰到类似 docker run --link 之类的场景,就可以用local pod来实现。

“容器”镜像虽然好用,但是容器这样一个“沙盒”的概念,对于描述应用来说,还是太过简单了。Pod 对象,其实就是容器的升级版。它对容器进行了组合,添加了更多的属性和字段,将pod 单纯的理解为 多个容器 数字上的叠加 是不科学的。

What is a pod?

A pod models an application-specific “logical host(逻辑节点)” in a containerized environment. It may contain one or more containers which are relatively tightly coupled—in a pre-container world(在 pre-container 时代紧密联系的进程 ,在container 时代放在一个pod里), they would have executed on the same physical or virtual host.a pod has a single IP address. Multiple containers that run in a pod all share that common network name space。

Like running containers, pod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latively ephemeral rather than durable entities. Pods are scheduled to nodes and remain there until termination (according to restart policy) or deletion. When a node dies, the pods scheduled to that node are deleted. Specific pods are never rescheduled to new nodes; instead, they must be replaced.

A pod is a relatively tightly coupled group of containers that are scheduled onto the same host.

  1. It models an application-specific(面向应用) “virtual host” in a containerized environment.
  2. Pods serve as units of scheduling, deployment, and horizontal scaling/replication.
  3. Pods share fate(命运), and share some resources, such as storage volumes and IP addresses.(网络通信和数据交互就非常方便且高效)

Pods can be used to host vertically integrated application stacks, but their primary motivation is to support co-located, co-managed (这两个形容词绝了)helper programs, such as:

  1.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file and data loaders, local cache managers, etc.
  2. Log and checkpoint backup, compression, rotation, snapshotting, etc.
  3. Data-change watchers, log tailers, logging and monitoring adapters, event publishers, etc.
  4. Proxies, bridges, and adapters.
  5. Controllers, managers, configurators, and updaters.

Individual pods are not intended to run multiple instances of the same application, in general.

为什么需要pod?

本小节大部分来自对极客时间《深入剖析kubernetes》的学习

  1. 操作系统为什么要有进程组?原因之一是 Linux 操作系统只需要将信号,比如,SIGKILL 信号,发送给一个进程组,那么该进程组中的所有进程就都会收到这个信号而终止运行。
  2. 在 Borg 项目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Google 公司的工程师们发现,他们部署的应用,往往都存在着类似于“进程和进程组”的关系。更具体地说,就是这些应用之间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使得它们必须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上。具有“超亲密关系”容器的典型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 互相之间会发生直接的文件交换
    • 使用 localhost 或者 Socket文件进行本地通信
    • 会发生非常频繁的远程调用
    • 需要共享某些 Linux Namespace
  3. 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为什么不在调度层面解决掉?非得提出pod 的概念?容器设计模式
  4. Pod 这种“超亲密关系”容器的设计思想,实际上就是希望,当用户想在一个容器里跑多个功能并不相关的应用时,应该优先考虑它们是不是更应该被描述成一个 Pod 里的多个容器。你就可以把整个虚拟机想象成为一个 Pod,把这些进程分别做成分别做成容器镜像,把有顺序关系的容器,定义为 Init Container。 作者提到了tomcat 镜像和war 包(war包单独做一个镜像)的例子,非常精彩,好就好在 分别做镜像 肯定比 镜像做在一起要方便。重点不是pod 是什么,而是什么情况下, 我们要将多个容器放在pod 里。
  5. https://cloud.google.com/container-engine/docs Pods also simplify application deployment and management by providing a higher-level abstraction than the raw, low-level container interface. Pods serve as units of deployment and horizontal scaling/replication. Co-location, fate sharing, coordinated replic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dependency management are handled automatically.

Pod Operations

Creating a pod

Pod,而不是容器,才是 Kubernetes 项目中的最小编排单位。将这个设计落实到 API 对象上,容器(Container)就成了 Pod 属性里的一个普通的字段。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到底哪些属性属于 Pod 对象,而又有哪些属性属于 Container 呢?

Pod 扮演的是传统部署环境里“虚拟机”的角色。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用户从传统环境(虚拟机环境)向 Kubernetes(容器环境)的迁移,更加平滑。而如果你能把 Pod 看成传统环境里的“机器”、把容器看作是运行在这个“机器”里的“用户程序”,那么很多关于 Pod 对象的设计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比如,凡是调度、网络、存储,以及安全相关的属性,基本上是 Pod 级别的。这些属性的共同特征是,它们描述的是“机器”这个整体,而不是“机器”里的“用户程序”。

apiVersion: v1
kind: Pod...
spec: 
    nodeSelector:
    hostAliases:
    containers:
        - name:
            image:
            lifecycle: 
            postStart: 
                exec: 
                    command: ["/bin/sh","-c","echo hello world"]
            preStop:
                ...

可以观察这些配置的位置,Pod的归Pod,容器的归容器。

Pod 的运行

pod生命周期

pod的生命周期 Pod Lifecycle event.go

  1. Pending, API Server已经创建该Pod,且Pod内还有一个或多个容器的镜像没有创建,包括正在下载镜像的过程。
  2. Running, Pod内所有容器均已创建,且至少有一个容器处于运行状态、正在启动状态或正在重启状态。
  3. Succeeded, Pod内所有容器均成功执行退出,且不会重启。
  4. Failed, Pod内所有容器均已退出,但至少有一个容器退出为失败状态。
  5. Unknown, For some reason the state of the Pod could not be obtained, typically due to an error in communicating with the host of the Pod. 用户可以执行 kubectl delete pods <pod> --grace-period=0 --force 强制删除 Pod

解读 K8s Pod 的 13 种异常

What the heck are Conditions in Kubernetes controllers? 值得细读。

  1. The conditions array is a set of types (Ready, PodScheduled…) with a status (True, False or Unknown) that make up the ‘computed state’ of a Pod at any time. the ‘conditions’ array is considered to be containing all the ‘ground truth’. The ‘phase’ just an abstraction of these conditions.
  2. Although conditions are a good way to convey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they also serve as a way of communicating between components (e.g., between kube-scheduler and apiserver) but also to external components (e.g. a custom controller that wants to trigger something as soon as a pod becomes ‘Unschedulable’, and maybe order more VMs to the cloud provider and add it as a node.
  3. The status of a Pod is not updated by a single Sync loop: it is updated by multiple components: the kubelet, and the kube-scheduler. Here is a list of the condition types per component: |Possible condition types for a Pod| Component that updates this condition type| |—|—| |PodScheduled| scheduleOne (kube-scheduler)| |Unschedulable| scheduleOne (kube-scheduler)| |Initialized| syncPod (kubelet)| |ContainersReady| syncPod (kubelet)| |Ready| syncPod (kubelet)|

容器状态及其它状态

restartPolicy 和 Pod 里容器的状态,以及Pod 状态的对应关系(最终体现在kube get pod pod_name 时 status 的状态) 有一系列复杂的情况 ,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

  1. 只要 Pod 的 restartPolicy 指定的策略允许重启异常的容器(比如:Always),那么这个 Pod 就会保持 Running 状态,并进行容器重启。否则,Pod 就会进入 Failed 状态 。
  2. 对于包含多个容器的 Pod,只有它里面所有的容器都进入异常状态后,Pod 才会进入 Failed 状态。在此之前,Pod都是 Running 状态。此时,Pod 的 READY 字段会显示正常容器的个数

Kubernetes 排错之 Pod 异常

Restart policyA PodSpec has a restartPolicy field with possible values Always, OnFailure, and Never. The default value is Always. restartPolicy applies to all Containers in the Pod. restartPolicy only refers to restarts of the Containers by the kubelet on the same node. Exited Containers that are restarted by the kubelet are restarted with an exponential back-off delay (10s, 20s, 40s …) capped at five minutes, and is reset after ten minutes of successful execution. 业务容器经常会因为内存不足发生oom,进而导致容器的重启,重启次数可以间接反映业务的健康状态

// k8s.io/kubernetes/pkg/apis/core/types.go
type PodStatus struct {
	Phase PodPhase
	Conditions []PodCondition
	Message string
	Reason string
	NominatedNodeName string
	HostIP string
	PodIPs []PodIP
	StartTime *metav1.Time
	QOSClass PodQOSClass
	InitContainerStatuses []ContainerStatus
	ContainerStatuses []ContainerStatus
	EphemeralContainerStatuses []ContainerStatus
}

kubectl drain 发生了什么

Pod 驱逐分为两种情况:

  1. 较安全驱逐 & 提高稳定性的良性驱逐
    1. API 发起驱逐,典型案例:kubectl drain
    2. Node Not Ready 时,Controller Manager 发起的驱逐
  2. 有风险的驱逐
    1. 节点压力驱逐:节点磁盘空间不足、内存不足 或 Pid 不足, kubelet 发起驱逐;节点内存不足,内核发起 OOM
    2. 节点打污点(NoExecute),导致 Pod 被驱逐,或者移除亲和性标签,导致 Pod 被驱逐, Controller Manager 发起的驱逐
    3. Pod 超过自身 Limit 限制, 内核用满,临时存储用满等
    4. 优先级抢占驱逐

Kubernetes Pod 删除操作源码解析

kubectl drain 将以某种方式驱逐 Pod。drain 将向控制平面发出删除目标节点上的 Pod 的请求。通过 API 将 Pod 从集群中删除后,所有发生的事情就是该 Pod 在元数据服务器中被标记为要删除。这会向所有相关子系统发送一个 Pod 删除通知

  1. 目标节点上的 kubelet 开始关闭 Pod。
    1. 节点上的 kubelet 将调用 Pod 中的 preStop 勾子。
    2. 一旦 preStop 勾子完成,节点上的 kubelet 将向 Pod 容器中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发出 TERM 信号。
    3. 节点上的 kubelet 将等待最多宽限期(在 Pod 上指定,或从命令行传递;默认为 30 秒)以关闭容器,然后强行终止进程(使用 SIGKILL)。请注意,此宽限期包括执行 preStop 勾子的时间。
  2. 所有节点上运行的 kube-proxy 守护程序将从 iptables 中删除 pod 的 ip 地址。
  3. endpoint 控制器将从有效 endpoint 列表中删除该 Pod,然后从 Service 中删除该 Pod。

这里的重点涉及多个系统,这些系统可能在不同的节点上运行,并且这些序列并行发生。因此,将 Pod 从所有活动列表中删除之前,Pod 很有可能运行 preStop 钩子并接收到 TERM 信号。

为什么pod中要有一个pause 容器?

Kubernetes networking 101 – Pods

all containers within a single pod share the same network namespace. 那么现在假设一个pod定义了三个容器(container1, container2, container3),你如何实现共享网络的效果呢?直接的想法:启动一个容器(比如container1),然后container2、container3 挂在container1上,但这样做有几个问题:

  1. Pod 里的多个容器就不是对等关系,而是拓扑关系了
  2. 启动顺序无法保证,正常都是先拉到谁的镜像就先启动哪个
  3. 假设container1 挂了(比如业务代码问题),则就殃及container2, container3 。
  4. 尤其container3 还没有启动的时候,container1 挂了,那container3 怎么办呢?

the pause container servers as an anchoring point for the pod and make it easy to determine what network namespace the pod containers should join. pause container 被称为 infrastructure container,中文有的文章简称 Infra 容器。Infra 容器一定要占用极少的资源,所以它使用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镜像,叫作:k8s.gcr.io/pause。这个镜像是一个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永远处于“暂停”状态的容器,解压后的大小也只有 100~200 KB 左右。PS:代码里start/stopSandbox 就是在操作pause 容器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unistd.h>
 
static void sigdown(int signo) {
  psignal(signo, "Shutting down, got signal");
  exit(0);
}
 
// 当子进程退出时,新的父进程(init)必须调用wait来获取它的退出码,否则它的进程表条目将永远保留下来,成为僵死进程。
// pause假定自己为PID 1的角色,当僵尸进程被其父进程孤立时,会被pause容器进行收养,通过调用wait来获取/释放僵尸进程。这样一来就不会在Kubernetes pod的PID命名空间中堆积僵尸进程了。
static void sigreap(int signo) {
  while (waitpid(-1, NULL, WNOHANG) > 0);
}
 
int main() {
  if (getpid() != 1)
    /* Not an error because pause sees use outside of infra containers. */
    fprintf(stderr, "Warning: pause should be the first process\n");
  // sigaction 负责注册信号处理函数
  if (sigaction(SIGINT, &(struct sigaction){.sa_handler = sigdown}, NULL) < 0)
    return 1;
  if (sigaction(SIGTERM, &(struct sigaction){.sa_handler = sigdown}, NULL) < 0)
    return 2;
  if (sigaction(SIGCHLD, &(struct sigaction){.sa_handler = sigreap,.sa_flags = SA_NOCLDSTOP},NULL) < 0)     
    return 3;
  // 不执行任何函数,本质上永远休眠
  for (;;)
    pause();
  fprintf(stderr, "Error: infinite loop terminated\n");
  return 42;
}

vivo AI计算平台在线业务落地实践k8s 给 pod 提供了一个 shareProcessNamespace 特性,可以在 pod 内开启共享 PID 名称空间,将 pod 中的 1 号进程变成了 /pause,并在 /pause 进程中实现了对容器内其他进程的管理,从而避免出现僵尸进程。pod 内其他容器默认情况下不会共享 pause PID Namespace,如果不共享 PID Namespace,那其他容器内的僵尸进程就无法将其父进程变成 pause,pause 自然也回收不了其他容器的僵尸进程。

Pod 最重要的一个事实是:它只是一个逻辑概念。有了Pod,我们可以说Network Namespace和Volume 不是container A 的,也不是Container B的,而是Pod 的。kubectl 创建 Pod 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pause 容器作为同一个 Pod 中所有其他容器的基础容器,它为 Pod 中的每个业务容器提供了大量的 Pod 级别资源,这些资源都是 Linux 命名空间(包括网络命名空间,IPC 命名空间和 PID 命名空间)。

pod不只是一个概念

容器与Pod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od 的 cgroups 是什么样的?systemd-cgls 可以很好地可视化 cgroups 层次结构:

$ sudo systemd-cgls
Control group /:
-.slice
├─kubepods
│ ├─burstable
│ │ ├─pod4a8d5c3e-3821-4727-9d20-965febbccfbb
│ │ │ ├─f0e87a93304666766ab139d52f10ff2b8d4a1e6060fc18f74f28e2cb000da8b2
│ │ │ │ └─4966 /pause
│ │ │ ├─dfb1cd29ab750064ae89613cb28963353c3360c2df913995af582aebcc4e85d8
│ │ │ │ ├─5001 /usr/bin/python3 /usr/local/bin/gunicorn -b 0.0.0.0:80 httpbin:app -k gevent
│ │ │ │ └─5016 /usr/bin/python3 /usr/local/bin/gunicorn -b 0.0.0.0:80 httpbin:app -k gevent
│ │ │ └─097d4fe8a7002d69d6c78899dcf6731d313ce8067ae3f736f252f387582e55ad
│ │ │   └─5035 /bin/sleep 3650d
...

所以,Pod 本身有一个cgroup父节点(Node),每个容器也可以单独调整。Pod 不仅仅是一组容器。Pod 是一个自给自足的高级构造。所有 Pod 的容器都运行在同一台机器(集群节点)上,它们的生命周期是同步的,并且通过削弱隔离性来简化容器间的通信。

Kubernetes 上运行有状态应用的最佳实践 未读。

其它

解读Kubernetes常见退出码

解密 Kubernetes Pod 中容器的有序部署:Kubexit 工具的妙用 未细读。